大学酥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心理学书籍

心理学书籍

《红楼梦》(原名《石头记》《情僧录》)

大学酥 2025-10-12 心理学书籍
以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,通过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,展现封建社会末期的众生相。小说融合神话寓言与现实主义,既描绘贵族生活的奢靡,又揭露封建礼教的腐朽,最终以"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"的悲剧收场,警示世人繁华虚幻的本质。
《红楼梦》(原名《石头记》《情僧录》)封面

一、基本信息

  • 作者:曹雪芹
  • 国家:Qing Dynasty, China (中国清朝)
  • 创作时间:1754年(前80回)-1791年(后40回整理)
  • 第首次发表时间:1791年(程甲本刊行)
  • 书名:《红楼梦》(原名《石头记》《情僧录》)
  • 中文译名:《红楼梦》(原名《石头记》《情僧录》)
  • 最经典版本:程高本(程伟元、高鹗整理本)
  • 出版时间:1791年(程甲本)
  • 翻译者:程伟元、高鹗(整理者)
  • 出版社:人民文学出版社(现代权威校注本)
  • 所属分类:中国古典文学/长篇小说
  • 推荐理由:
    • 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,展现封建社会全景
    • 深刻揭示人性复杂与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规律
    • 塑造宝黛钗等经典文学形象,诗词艺术成就登峰造极

二、书籍简介

以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,通过贾宝玉、林黛玉、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,展现封建社会末期的众生相。小说融合神话寓言与现实主义,既描绘贵族生活的奢靡,又揭露封建礼教的腐朽,最终以"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"的悲剧收场,警示世人繁华虚幻的本质。

三、核心观点

封建社会的末世批判与人性觉醒

1. 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:通过元妃省亲、抄家等事件展现"忽喇喇似大厦倾"的必然性[9](@ref)

2. 女性命运的悲剧性:十二钗的判词暗示"千红一窟,万艳同杯"的集体宿命[4](@ref)

3. 虚无主义的哲学思考:太虚幻境"假作真时真亦假"揭示存在本质的虚幻性[3](@ref)

四、经典句子摘录

"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!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" —— 开篇诗
"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。" —— 宝玉初见黛玉[6](@ref)
"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算了卿卿性命!" —— 王熙凤判词[9](@ref)

五、推荐阅读人群

  • 文学研究者:研究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文本
  • 历史学者:了解18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
  • 普通读者:感受古典文学美学与人生哲理

六、读者评价

"中国封建社会的镜子"—— 鲁迅[11](@ref)

"封建礼教吃人的典型写照"—— 胡适[11](@ref)

"人类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之一"—— 周汝昌[9](@ref)

七、作者其他著作

  • Cao Xueqin (曹雪芹)
    • 《废艺斋集稿》(残存手稿)
  • Gao E (高鹗)
    • 《月小山房遗稿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