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家有顽童——孩子有了多动症怎么办》(Parenting the Child with ADHD)
大学酥
2025-09-10
心理学书籍
本书系统阐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(ADHD)的成因、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,结合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,提出家庭教养、营养管理和学校干预的综合方案。作者通过大量临床案例,揭示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与潜能开发路径,强调家长需调整教育方式,将孩子的"顽劣"特质转化为成长优势。

一、基本信息
- 作者:VincentJ.Monastra 文森特·莫那斯特拉
- 国家:美国
- 创作时间:2009年
- 第首次发表时间:2009年4月
- 书名:《家有顽童——孩子有了多动症怎么办》(Parenting the Child with ADHD)
- 中文译名:《家有顽童——孩子有了多动症怎么办》
- 最经典版本:2009年重庆大学出版社版
- 出版时间:2009年4月
- 翻译者:未明确标注(中文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)
- 出版社:重庆大学出版社
- 所属分类:心理学·儿童教育·家庭治疗
-
推荐理由:
- 国际权威心理学家撰写,融合神经生理学与教育实践
- 提供ADHD儿童家庭教养的完整解决方案
- 被美国精神病协会等专业机构推荐
二、书籍简介
本书系统阐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(ADHD)的成因、诊断标准及干预策略,结合神经生理学研究成果,提出家庭教养、营养管理和学校干预的综合方案。作者通过大量临床案例,揭示ADHD儿童的行为特征与潜能开发路径,强调家长需调整教育方式,将孩子的"顽劣"特质转化为成长优势。
三、核心观点
1. ADHD的生理基础: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,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诊
2. 三维干预体系:家庭行为矫正+学校教育支持+必要药物治疗
3. 教育策略转型:从行为管控转向潜能开发,培养自我管理能力
4. 家长角色重构:从监督者变为引导者,建立合作型亲子关系
5. 长期发展视角:通过结构化环境塑造和情绪管理训练提升社会适应力
四、经典句子摘录
"命运最大的玩笑之一就是,那些最难管教的孩子往往最终成了主宰世界的精英" —— 揭示ADHD儿童的特殊天赋潜能
"喊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但理解能化解90%的冲突" —— 强调沟通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
"结构化环境不是牢笼,而是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脚手架" —— 阐释环境设计的重要性
五、推荐阅读人群
- ADHD儿童家长:学习科学教养方法
- 教育工作者:获取课堂管理策略
- 心理学学生:研究发展心理学案例
- 特殊教育从业者:完善干预方案设计
六、读者评价
"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育儿观,让我学会用优势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" —— 北大学霸妈妈刘称莲(序言推荐)
"临床案例与理论结合的典范,具有极强的实操性" —— 美国精神病协会(APA)推荐语
"终于找到既能管理行为又能培养潜能的平衡点" —— 亚马逊读者五星评价
七、作者其他著作
- 文森特·莫那斯特拉:
- 《ADHD儿童行为管理指南》
- 《脑科学视角下的儿童教育》
很赞哦!
()